有些原料中夾雜塊狀的石灰石,,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鈣( CaC03),它是一種有害物質,。在生產控制上磚坯內石灰石的氧化鈣含量,要求不超過原料化學成分的2%(瓦坯內不含石灰石,,以確保其不透水性能),,物料粒度應小于2mm(控制在1.2mm以下)。
否則,,如果氧化鈣含量超過2%,,且物料粒度大于2mm,生產出來的磚穩(wěn)定性就不好,。其主要原因是:磚坯內的碳酸鈣經高溫焙燒后分解成氧化鈣(俗稱生石灰)和二氧化碳,,其反應式為:
成品出窯后,其中的氧化鈣(生石灰)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消解生成氫氧化鈣(俗稱熟石灰),,其反應式為:生石灰消解成熟石灰后,,體積膨脹達2倍左右,致使磚的內部結構遭到破壞,。生石灰中有效氧化鈣消解時產生的水化熱為64.79 KJ/mol(15.5kCal/mol),。
值得提醒的是,凡是采用江,、河和湖泊淤泥作原料的磚瓦廠,,應避免貝殼的危害。因為貝殼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,,其含量高達90%左右,。
但是,如果把石灰石顆粒嚴格控制在0.5mm以下,,且將其均勻分布于磚坯之中,,它的含量高達35%,都是無害的,。這是因為石灰石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,,在燒結時進行固相反應,轉化為鈣的硅酸鹽,,可避免發(fā)生爆炸效應,,但會增大氣孔率,。
值得指出的是,燒結磚坯中Ca0含量過高會縮小燒成溫度范圍,,當Ca0含量大于15%時,,燒成溫度范圍縮小為25℃左右,磚的耐火度也有所下降,。